2023年,厦门市人社局举办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助力毕业生就好业。
2000年前后,招聘会上,求职者向企业人事递送简历材料。吴丰源 供图
厦门人社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求职培训活动。
门外站满等候入场的求职者,门内招聘大厅人头攒动;企业招聘点位前,求职者们手拿材料大排长队;服务窗口内侧,市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忙着录入企业和求职者信息;大楼另一边,来厦求职的劳动者正在梯形教室里认真地听着岗前培训课程……泛黄的照片记录着2000年前后厦门人力资源市场忙碌的日常。
如今,招聘大厅已不见昔日拥挤的光景,越来越多样的求职、招聘渠道,助力企业和求职者“双向奔赴”。个人在厦找工作,可以参加类别丰富的线下专场招聘,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投递简历;企业、个人享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可通过线上平台“全程网办”;找工作遇到困难,可以寻求社区网格员等“就业红娘”的指导和帮助,指尖动一动,即可发布求职信息,招聘岗位精准搜索。
提升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智能化支撑水平,搭建零工市场、零工驿站等服务载体,开展“131近邻”就业帮扶……近年来,厦门市人社局围绕“强服务、提技能、稳就业”目标,通过优化服务模式、健全服务机制、深化服务改革等方式,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887名“红娘”
助力困难群体顺利就业
“谢谢你们!让我女儿找到了工作。”今年年初,在海沧区青礁村口,康女士向就业帮扶小组挥手道别。
这一小组由海沧区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区残联工作人员、社区“就业红娘”等组成。此前,“就业红娘”在就业帮扶走访摸排中发现,康女士的女儿小颜是大学毕业生,因高度弱视被企业辞退,一直待业在家。人社部门工作人员随即联系相关医疗机构上门帮扶。经过医疗鉴定,小颜符合办理残疾证的条件,可以享受国家就业帮扶优惠政策。
不料,小颜家人却不想接受政策帮扶。“就业红娘”们没有放弃,他们联系了海沧区残联,会同街道、村居工作人员,到小颜家中介绍国家关于助残的就业政策。经过耐心讲解,小颜的家人们终于同意让小颜享受相关政策。在“就业红娘”引导下,小颜还参加了海沧区残疾人联络员工作岗位考试。最终,她以优秀的笔试、面试成绩,被海沧街道录取为残疾人联络员。“帮扶过程有些曲折,好在最后得到了小颜家人们的认可。”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小张说。
这样的帮扶故事,在厦门还有很多。2023年,厦门人社部门走访帮扶未就业人员15.37万人次,为6333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困难失业青年提供3.23万次精准帮扶。厦门市还整合公共服务、行业协会、社会力量,成立由887名“就业红娘”、139名就业指导专家、202名创业指导专家等组成的3支队伍,深入高校、社区、园区等开展了147场就业创业服务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就业需求。
20个特色零工驿站
让您家门口享一站式服务
“现在的工作,既可以兼顾家庭,也可以增加收入。”家住思明区阳台山的“宝妈”刘文婷空闲时常浏览“厦门零工市场”微信小程序。浏览过程中,她发现社区零工驿站发布了陪诊师的岗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填写了个人求职信息。
很快,零工驿站工作人员与刘文婷取得了联系,告知其应聘、培训相关事项。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她很快上手,并成功获得了工作机会。“这份工作时间灵活,每单平均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每月可收入3000多元。”刘文婷介绍。
刘文婷使用的“厦门零工市场”微信小程序,是厦门市人社局推出的全市统一线上零工平台,目前已为13.4万人次提供岗位信息推送等服务,在线活跃用户超过1.6万人。
“抱着孩子睡觉的时候,应该这样子轻拍。”走进抖音直播间,胥成萍正穿着育婴师工作服,站在镜头前,为直播间观众传授带娃诀窍。
胥成萍家住海沧区渐美村,已经当了10年全职妈妈。今年5月,经朋友介绍,她到楼下的零工驿站找了一份网络主播的工作,主要为新手妈妈、月嫂等群体传授育儿技巧,工作地点离家近,能接送孩子上学。“有了工作以后,整个人的状态变得不一样了。”胥成萍表示,没想到“家门口”的零工驿站可以帮她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
近两年来,不少像刘文婷和胥成萍一样的劳动者,通过零工驿站找到了工作。据统计,厦门已建成6个区级综合性零工市场,包括“好医靠”医疗陪诊、宝妈式零工服务等在内的特色零工驿站20个,为零工提供法律咨询、职业伤害保险、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1个线上平台
服务劳动者超514万人次
20年前,劳动者来厦办理就业登记,需要备好个人材料,到线下窗口排队等候;10年前,群众办就业失业登记证,可以到户口所在地的社区申请办理;现在,办理就业创业证、失业登记等,均可以通过“厦门i就业”微信小程序、“i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全程网办。
就业创业优惠“一键办”、岗位信息推送更及时、就业指导更贴近实际、就业帮扶更精准……近年来,支持网办的就业服务越来越多。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厦门市公共就业服务越来越智慧化。2022年以来,厦门市开展提升“i就业”智能化、提升服务队伍能力、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完善布局就业服务网点等系列行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数字化手段为厦门市公共就业服务赋能。
“小程序推送的岗位很符合我的预期!”家住思明区的李女士毕业于长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社区网格员的引导下,她通过“厦门i就业”微信小程序填报了求职意向。平台接收到李女士的简历以后,自动进行千人千面数据分析,形成了她的求职就业“个人画像”。基于“个人画像”,李女士收到了精准的岗位推送信息。今年8月,李女士成功到思明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辅助岗位就职。据统计,2023年共有1897名网格员通过精准帮扶系统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除了帮助企业招工、帮助劳动者找工作以外,“i就业”公共服务平台还提供就业指导、职业测评、政策申报等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平台日登录量超1.3万次,累计服务企业超42万家次,累计服务劳动者超514万人次。(记者 蔡惜雯 张鑫惠 吴斯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