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为婴幼儿开展体格检查(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文,对在2024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服务优质的机构给予通报表扬。厦门集美区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榜上有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是医疗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是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让广大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通知显示,经过机构自评、县区级审核、省市级复核和信息系统审核等严格程序,最终确定包括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294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
据了解,自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以来,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照标准查不足,对照先进找差距,锤炼职工队伍,加大硬件投入,加强软件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24年,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门诊量超2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7.44%。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三甲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做好做强公共卫生服务,多措并举推进疫苗接种,扎实做好妇保、儿保工作,跑出老年体检“加速度”。该中心开设孕妇学校课程47场次,服务超1000人次,该工作案例入选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防融合实践典型案例;利用周末、节假日及晚上时间开展26场疫苗专场接种,完成疫苗接种10.5万人次,接种量居全市第一。
医务人员入户为家签对象提供服务(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2024年,该中心持续做细做实家签服务,常住人口签约量近11万人,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50.32%,其中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2.82%,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签约覆盖率均在99%以上。据第三方调查情况显示,签约居民在签约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意向率82.22%,综合满意度92.8%。
此外,该中心还持续以需求为导向,推出一系列特色诊疗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撑起居民健康“保护伞”。2024年7月,该中心正式启用“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家门诊”,柔性引进仙岳医院专家团队,举办“心理健康快车进校园”等丰富活动,实现优质师资下沉,打通心理危机干预就诊绿色通道,提高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9月开始,该中心陆续成立儿童中医特色治疗门诊、中医颈椎病特色门诊、中医体重管理门诊、中医皮肤管理门诊,为辖区居民提供绿色、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服务。
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加达表示,中心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服务质量”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患沟通,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未来,中心将继续秉承“优质服务”的宗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就医环境,努力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国家级表彰,这是对中心全体医务人员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集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鼓舞。”集美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至此,集美区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并被通报表扬。
近年来,集美区卫生健康局把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作为重要抓手,指导和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自评和整改提升工作,对照服务能力标准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有效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群众看病就医环境持续改善。集美区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不断完善基层医疗设施设备,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满意度。(记者 李霖)
孕产妇成长支持心理课堂(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