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环境新变化作出的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把握辩证统一关系
质和量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实践一再证明,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现阶段,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就必须运用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把握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的辩证统一关系,凝聚形成最大政策合力。
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是基础。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至关重要。一旦经济减速,社会预期就会变弱,各类风险隐患容易暴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会受到冲击。只有保持经济合理增长,才能充分保障民生和就业。只有不断做大经济实力这个分母,才能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在持续发展中不断做大做优蛋糕,才能切好分好蛋糕,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因此,要找准发力方向,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推动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是保障。推动经济量质齐升,既要用好市场的手,也要用好政府的手,坚持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当前,我国注重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着力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有力保障了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推动社会预期向好和化解风险隐患。
推动社会预期持续改善是关键。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稳经济的关键在于稳预期。如果预期变好,居民倾向增加消费,企业倾向扩大投资,资本市场趋向繁荣,进而形成国民经济正向扩张循环,内生动力就会不断增强,风险隐患将得以化解,并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宏观调控政策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大力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障碍和壁垒,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政策稳定性,切实缓解预期转弱压力,为推动经济持续好转注入积极动能。
推动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是重点。立足新发展阶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一项重大任务。这既源自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目标等新情况,又表现为风险本身的变化、演进、传染、蔓延等新特征,还体现为对风险防范、化解、阻断、止损各项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情况新特征新要求,也必然要面对全新的风险与挑战,以新战略来解决新矛盾。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为此,中央要求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这为防范和化解风险提供了科学政策保障。
找准发展切入点
国民经济是一个循环的动态大系统。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善于把握经济运行客观规律,聚焦“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的要求,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把资源配置到“刀刃”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把“居民增收、企业增利”作为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当前,我国传统领域的需求空间增长潜力有所缩小,新的需求增长点呈现出“多、散、不确定”等特征。新形势下,扩大内需的政策要更加注重在居民收入端和企业利润端发力,千方百计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落实好企业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提升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增强内生动力的切入点。技术创新是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主要源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但我国科技创新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因此,要把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增强内生动力的重要切入点,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注重提升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组织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探索建立需求导向型创新、任务目标型创新和兴趣导向型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要看到,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定社会预期和防范化解风险的必由之路。下一步,要持续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激励,进一步激发各领域发展积极性;注重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作者:宋瑞礼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人口监测预测与发展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