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挑选优质麻笋原料。
傍晚时分,在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百汇绿海现代农业蔬菜基地,沾着泥土露水的新鲜蔬菜经过分拣装箱、打包运输,被运往全国各地。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南靖县龙山镇如何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近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寻找答案。
“一村一品”结硕果
秋高气爽,记者走进龙山镇双明村百汇绿海现代农业蔬菜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井然林立,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热闹的丰收景象,刚采摘下来的螺丝椒形状饱满、翠绿欲滴。
福建百汇绿海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亚海告诉记者,百汇绿海是一家集蔬菜种植、蔬菜交易、蔬菜冷冻、净菜加工包装及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共投入1.28亿元,整合双明村400亩土地,创建现代农业智慧园,运用现代设施农业温控系统,不仅让蔬菜长势好、产量高,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目前,公司在双明村基地主要种植螺丝椒、黄皮尖椒、红黄彩椒等三大类,亩产1.7万至2万斤,总产值大概2000万元。百汇绿海通过实行“公司+基地”“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新建200亩蔬菜大棚基地。截至目前,双明村共种植大棚蔬菜600亩,成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据龙山镇党委书记冯志坚介绍,龙山镇属丘陵地带,山地平缓,耕地面积多达4万亩,且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近年来,龙山镇将“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发展”思路融入“一村一品”创建全过程,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形成粮食、蔬菜、水果、水产、食用菌、优质家畜等一批特色产业。
2023年,龙山镇设施蔬菜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系全市唯一。全镇共有省、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9个,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果蔬专业合作社14家、家庭农场11家。
链式发展壮集群
龙山镇素有“中国麻竹之乡”美誉,麻竹种植面积15.8万亩,并成功注册“南靖麻笋”地理标志。如何做大做强麻笋这一优势特色产业?龙山镇以链式思维,引进明成、高龙、亚细亚、益得利等13家规模以上麻笋加工企业,同时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
位于龙山镇的漳州明成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麻笋生产企业,也是闽南地区最大的笋竹食品精深加工企业。据该公司副总经理罗茂清介绍,公司主要生产清水笋、调味笋、软包装笋、笋罐头等,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年产罐头食品及软包装食品2万吨,产值2亿元以上。
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公司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做好国外市场的同时,还成立福建明和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明和主要走国内高端市场,产品销往连锁超市、连锁餐饮店等。”罗茂清说,近年来,明和紧跟国内市场需求,研发了梅菜笋丝、泡椒笋等网红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今年5月,明和启动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收购和仓储能力,由原来的2万吨扩大到5万吨。“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罗茂清说,目前公司已搭建起集生产、仓储、铁罐包装等于一体的产业链经营体系。下一步,公司还计划进军冷链物流等下游配套市场。
为了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龙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成立工作专班,主动深入企业提供服务指导,确保土地报批工作高效推进。明和食品二期项目也成为龙山镇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
龙山镇党委书记冯志坚介绍,目前龙山全镇麻笋年产量30万吨,拥有13家规模以上麻笋加工企业,以及麻笋收购、初加工点60余处,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笋制品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5亿元,已开发多种系列共计30余种类笋制产品。接下来,龙山镇将严守耕地红线,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文旅融合促振兴
金秋时节,位于龙山镇南坪村的十字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游客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瞻仰红军革命遗迹,了解红军攻克漳州的辉煌历史,感受革命先烈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艰险的战斗历程。
据南靖县党史学者、《漳州战役纪实》作者蔡建南介绍,90多年前,这里是中央红军攻打漳州战役的主战场,上千名红军指战员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如今,纪念室内的展柜里还摆放着当年红军用过的子弹壳、弹夹、手榴弹、刺刀、水壶等革命文物。
“十字岭较完整地保留了战场遗址,有毛主席的指挥所、东路军总部的前沿指挥所、红军扎带所、尖刀连誓师大会旧址、红军桥等旧(遗)址100多处。2018年9月,十字岭战斗遗址被认定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山镇党委组织委员郑裕敏说,龙山镇对十字岭进行整合提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将其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并与丰田镇、靖城镇等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形成集群串联。
除了红色资源外,龙山镇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全镇拥有5处温泉点,且温泉均属硅氟水,有利于人体健康。”郑裕敏说,目前龙山镇已引进南靖佰竹林国际温泉养老中心、聚业长青养生养老中心等康养龙头项目,着力打造养生养老目的地。
此外,龙山镇还依托海丝东溪窑、宝斗威惠庙、双明太监墓、东爱宴贺楼等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强化产业招商,统筹推进文旅康养、乡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记者 黄小英 通讯员 李小琴 王艺文 文/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