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 林春盛 摄
两岸同胞在祖庙石雕像前放飞和平鸽。林春盛 摄
春和景明、繁花似锦,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迎来热闹景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香客会集于此,或游览观光,或谒祖朝圣,海岛旅游逐渐升温。
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滨海旅游胜地,分布着30多处各类风景名胜,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海洋公园等众多旅游“金名片”。迈点研究院《2024年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显示,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列全国第19位,居全省榜首。在2024福建省品牌价值评价活动中,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荣登全省“旅游目的地品牌”第一名。据统计,今年1—2月,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入岛游客59.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34%。
传承文脉
激活旅游资源
悠扬礼乐袅袅飘扬,八佾之舞灵动翩跹……不久前,在湄洲妈祖祖庙圣旨门广场首次目睹妈祖祭典盛况的浙江游客张先生惊叹不已。
连日来,来自台湾、广东汕头和潮州以及省内厦门、漳州、泉州等地的上百个妈祖宫庙进香团队,陆续抵达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其间,各进香团队带来特色民俗阵头表演,祖庙举办妈祖祭典等妈祖信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千百年来,妈祖文化薪火相传,遍及50个国家和地区,迄今全球有上万座妈祖宫庙。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妈祖敬仰者飞舟跨海而来,进香祷祝、寻根谒祖。农历乙巳年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1065周年纪念日,随着这一日子的临近,各地妈祖宫庙纷纷组织进香团前来朝圣,掀起天下妈祖回娘家热潮。
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说,每年妈祖诞辰日前后,各地信众都会恭送分灵妈祖回祖庙谒祖进香,俗称天下妈祖回娘家,这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迎接这一盛事,祖庙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一都会举行天下妈祖回娘家启动仪式,宣告纪念妈祖诞辰系列活动由此开启。
今年3月29日,农历乙巳年农历三月初一,湄洲妈祖祖庙将举行天下妈祖回娘家启动仪式,以升幡挂灯、擂鼓迎宾、三献礼等仪式迎接各地进香团。现场还有三大渔女、电音三太子、舞龙舞狮、拍胸舞、哨角队等30多支民俗队伍进行展演,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
妈祖文化是湄洲岛文化旅游的灵魂和驱动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开春以来,湄洲岛依托深厚的妈祖文化底蕴,推出“莆阳开春·春暖湄洲”主题系列活动,策划举办新春祈年典礼、妈祖巡安、“接妈祖·闹元宵”、天下妈祖回娘家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间还举行猜灯谜、摆棕轿、妈祖供品非遗展示等妈祖信俗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湄洲岛管委会副主任陈志军表示,将充分利用妈祖文化资源禀赋,持续举办天下妈祖回娘家、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与节庆等活动结合,打造妈祖文化世界性IP,持续提升妈祖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朝圣。
丰富业态
提升旅游体验
近日,湄洲岛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如意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屏息凝神,等待全国首部妈祖文化沉浸式大型文旅演艺作品《印象·妈祖》的第200场公演。“十分精彩,全程代入,真的不虚此行!”游客李女士说,看完《印象·妈祖》演出后,她对妈祖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浪漫与传承。
去年10月1日,由三湘印象旗下观印象公司与湄洲岛管委会联合打造的《印象·妈祖》首演。演出运用XR、数控雾幕、数字吹纱矩阵、裸眼3D人屏互动等前沿“黑科技”,演绎妈祖助人济世的传奇故事,赋予妈祖文化前所未有的科技感、交互感和时代感,一举成为湄洲岛文旅新名片。
从风景游到体验游、文化游,如今,个性化、体验式、娱乐化的旅游演艺日益受到市场青睐,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去年以来,湄洲岛通过挖掘利用独特的妈祖文化资源,先后推出《缘起湄洲》《印象·妈祖》《首见妈祖》等沉浸式文旅演艺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地方特色文旅IP,推动文旅产业破圈出彩。
晨拜妈祖,日赏海景,夜栖美宿。近些年,旅游民宿作为一种文旅新业态,持续受到市场追捧。湄洲岛推行“一个专班受理、一套流程审核、一个领导小组审批”和“属地负责、分级管理、行业自律、评星评级、行政监管”的民宿审批与综合管理“一张图”的全新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去年以来,新增旅游民宿339家,全岛目前共有旅游民宿662家,客房6021个、床位10221个,其中三星级以上旅游民宿433家。
同时,湄洲岛还筹备妈祖题材电影、交响乐等,加快如意路提升、闽中海上游击队驻地旧址展览馆等项目建设,培育海上运动、海岛露营、游轮游艇、健康医养等消费新业态,提升旅游吸引力。
“抓业态、促转型,全力激活旅游市场。”陈志军表示,湄洲岛将在演艺项目升级、旅游民宿发展、赛事活动策划等方面持续发力,聚焦会展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演艺旅游等新兴文旅业态,积极谋划一批新项目、打造一批新线路、建设一批新空间、布局一批新场景,主动补链延链强链,培育优质产品和服务,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李美显 许双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