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福建4月29日电(记者 柯铭) 随着消费者对茶叶接受度的不断提高,预计2024年全球茶叶市场规模将达到731.3亿美元。2020年福建省茶叶产量为46.1万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15.5%。福建着力优化茶类和茶树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建设生态茶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使茶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国茶叶国内市场需求数据分析
福建省各地市都有茶叶生产,其中宁德产量最高,泉州、南平、漳州次之,2019年宁德市、泉州市、南平市茶叶产量分别为10.43万吨、8.71万吨、7.55万吨,分别占福建总产量的23.71%、19.81%、17.17%。2020年中国福建茶叶主要出口至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缅甸及日本等地;2020年福建茶叶出口至中国香港16041.9万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38.40%;福建茶叶出口至马来西亚8007.4万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19.17%。
从2020年双十一数据显示,中国茶叶的人均消费量不断增加,带动了中国茶叶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茶叶品牌中,大益茶官方平台以全网销售额突破2.56亿再次刷新茶行业里程碑式记录,其中天猫大益茶叶旗舰店销售总额超2.01亿,荣登茶行业销售六连冠。根据生意参谋将各商家交易指数换算成交易金额后汇总得出,前十名分别为大益、澜沧古茶、中茶、Chali、馥益堂、小茶婆婆、八马、晒白金、艺福堂、小罐茶。
福建人不可一日无茶
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
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在饮茶之道上,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还有谁家“结牙”多,谁家最有礼的说法。
迄今福建省县市区中均有产茶,且形成了闽南乌龙茶区(安溪、永春、南安、华安、平和、南靖、诏安、长泰、漳平)、闽北乌龙茶区(武夷山、建瓯、建阳、邵武)、闽东红绿茶区(宁德市所属九个县市区和罗源、松溪及政和)、多茶类区(大田、永安、尤溪、沙县、明溪)和花(福州辖区、政和)白(福鼎、政和、建阳)茶区的优势区域格局,产有青、绿、红、白茶4个茶类和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武夷大红袍、肉桂、水仙,建瓯矮脚乌龙,宁德天山绿茶、金闽红,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和福鼎白茶等名优茶誉满海内外。
优化出口结构,品质与品牌突破是关键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公元5世纪,中国茶叶通过丝绸之路陆续传入东亚、南亚、中亚、西亚。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统计,2015-2019年,欧盟(28国,下同)茶叶进口额年均超过8亿美元,其中红茶占近八成。
2019年,欧盟红茶进口额6.4亿美元,进口量为20.1万吨;绿茶进口额1.8亿美元,进口量为3.1万吨。英国为欧洲第一大茶叶进口国,2019年红茶进口额为3.3亿美元,主要进口大包装红茶(超过3kg),而绿茶进口额仅为2879.3万美元。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为欧盟红茶的前三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量分别为7.7万吨、3.7万吨、2万吨,占欧盟红茶进口总量的66.7%
据悉,传统茶叶贸易方式涉及的环节多,在营销手段和推广方法上受到较大限制。借力跨境电商,拓宽营销渠道。茶行业将通过全新的经营方式出发,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促使跨境电商和数字营销加快发展,大大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给茶叶出口带来了新机遇。供应商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卖家还可以准确获得买家需求、消费习惯等数据,以便开展精准营销。中国茶叶市场缺少品牌经营理念,消费者在进行茶叶消费时缺少品牌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争夺,茶企业应注重品牌塑造,通过提升品牌形象维护消费者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