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是居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场所,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鲤城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住宅小区长效管理机制,聚焦“三全四好、五个100%”工作目标,全方位推动鲤城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努力打造“全域幸福家园”鲤城样板。
江南街道东浦、霞洲、明光社区召开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鲤城区委组织部 供图
建强动力主轴 确保党的领导实而有力
“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晚上小区里黑灯瞎火,回家时总提心吊胆!”……鲤中街道东门社区农校生活小区的居民谈起小区改造前的样子,仿佛有倒不完的苦水。但自小区成立党支部后,一切都变了,小区路面实现全线硬化,建设安装6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12个新型路灯,实现物业费交费率达100%,老旧小区生活焕然一新。
“还好雨污分流改造在雨季前搞定了,不然以往整个小区都是雨水倒灌,居民出行都不方便......”近日,江南街道霞洲社区联泰第一城小区传来好消息,小区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雨季前顺利完工,有效解决了小区雨水倒灌、出行不便的问题。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工作的真实写照。原来在获悉群众改善环境的心声后,小区党支部组织业委会、物业现场实地查看、评估项目预算,提交社区“大党委”共商共议,用“微实事”筑牢“大幸福”。
据悉,鲤城区坚持树牢“大党建”理念,健全“区、街、社区、网格(片区)、楼栋”五级穿透式组织架构,在全市率先开展“红色领航·小区善治”专项行动,成立鲤城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在280个住宅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将党组织链条由社区延伸至居民小区,织密党建工作微网格。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由处级干部担任社区“大党委”书记,牵头召开联席会超400场,协调破解基础设施老旧、停车难充电难等“急难愁盼”问题超1100项。截至4月1日,全区正式业委会组建率93.6%,“红色业委会”覆盖率92.7%。
金龙街道宝嘉誉峰小区“法护‘鲤’邻和谐,共筑‘物’美小区”专项活动。鲤城区委组织部 供图
汇聚红色队伍 实现治理力量整合升级
鲤城区委组织部立足职能,主动靠前,把好业委会成员候选人“政治关口”,列出正向表现5条评价要点、反向要素8条负面清单,实行候选人备案制。出台《关于激励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担当履职的十条措施》,引导、支持、激励各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积极履职、主动担当,推荐并推动1名业委会主任、1名物业企业负责人当选区政协委员。
此外,鲤城区委组织部还在全区开展“红色力量助治理”行动,选任楼栋长1773名,成立志愿者队伍281支,实现小区楼栋长、志愿者队伍100%覆盖,并在有条件的小区创新推行“楼栋长+楼栋助理+志愿者”模式,把治理力量延伸到楼栋这一最小单位,激活小区治理“神经末梢”。建立党员干部“引领奉献进小区”机制,组织28名处级、324名科级干部全覆盖挂钩片区、小区,积极引导2000多名在职党员回小区报到、在生活圈服务。发挥鲤城区离退休干部和老党员多的优势,组建227支小区“红色银龄管家”队伍,凝聚、激活银发力量。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推进“执法进小区”工作闭环,鲤城区住建局等8个部门出台了《鲤城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司法联盟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提高服务和管理效能,建立服务为主、管理为辅、执法支撑“三位一体”的小区治理新模式,打通物业管理执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一系列积极探索与实践,鲤城区充分融合多方力量,持续为小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常泰街道金泰花园小区推行“厝边头尾”志愿服务模式,发挥党员楼栋长、网格员等作用,畅通居民问题反映渠道,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8个,小区内来自4个街道7个社区的回迁安置居民亲近和睦、关系融洽;临江街道新风小区固定每月5日为“党员便民日”,点单式收集小区居民生活需求,开展普法宣传、调解邻里纠纷、垃圾分类等志愿活动,切实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海滨街道东鲁骏达小区致力于打造“红色引领聚力量·物业服务筑温馨”党建品牌,依托热心党员及群众设立“红色驿站”,聘用党员保安为“红色管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治理新格局;金龙街道宝嘉誉峰小区通过探索“三融三化”微治理新模式,以党员联动物业、网格员、业主等多元力量,充分整合小区资源,设置休闲活动室、向日葵亲子小屋等功能室,获得了业主们的好评。
临江街道新风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以及楼栋长代表等召开第5次“茶桌议事会”。鲤城区委组织部 供图
突出多元赋能 推动自治共治迸发活力
“之前小区公共收益资金账目不清,居民往往‘雾里看花’,自从推行‘业账社审’之后,我们按照支出资金的不同实施不同的审批制度,比如5000元以下由业委会主任签字;5000元到10000元以下由业委会主任与副主任共同签字;10000元以上应报社区居委会审核并由社区纪委委员签字,我们还实行‘三离’监管制度,物业公司保管银行账号、业委会保管银行密码、社区代管银行印鉴,每一笔支出,社区都有知情权。”浮桥街道延陵社区党委书记吴德胜介绍道。
据了解,鲤城区结合业主大会逐步推动“业账社审”工作,特别是推动新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将“业账社审”写入议事规则、管理规约。目前,全区280个小区已全面建立“小微权力”监督群,其中有40个小区已通过业主大会将“业账社审”机制写入议事规则、管理规约。
开元街道泉山社区商业宿舍小区建筑总面积约22500㎡,有10栋居民楼,900多户居民。今年1月,泉山社区党委推行“双向融合”工作模式,小区党支部、业委会成功引入刺桐鲤物业入驻小区,实现居民红色自治与专业物业优势互补,激发治理活力。“目前小区已通过重新规划停车位、疏通污水管道、外墙脱落整修等3个长期遗留的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案,停车位规划工程、管道疏通工程已全部完工,外墙修复整修也在稳步推进。”泉山社区党委书记潘丽芬介绍道。
这得益于鲤城区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建立党建引领社区“双向融合”共建共治“1+4+N”模式的实施方案》,推动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社区组织体系和社会志愿力量融合贯通的“双向融合”工作模式,建立起1个体系引领、4个团队协作及N个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1+4+N”工作架构,依托“纵向贯通、横向融合、联动共治”的工作理念,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减负赋能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记者 施远圻 通讯员 吴圣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