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前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兼任《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社福建采编部副主编、福建省海峡医药交流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医院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协会麻醉学分会常委。
近年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附属二院”)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多途径引进名医名家、多渠道培养人才、多举措提升效能,在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为厦门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等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近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永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在党建引领下,奋发进取,锐意创新,在各方面均收获累累硕果。
建设特色学科 打造人才梯队
在学科建设方面,附属二院持续提升学科建设内涵,开展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工作,持续加强呼吸内科、皮肤科等省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努力培育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放射影像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血液风湿免疫科、输血科等潜力学科,完成第一批10个特色医疗技术培育项目建设。未来,争取实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以及省级和市级重点专科增量提档。此外,通过柔性引进方式,与国内名医团队合作共建“专家工作室”,2024年新增设柯明耀专家工作室。目前共有19个名医和专家工作室在运行,新技术、新项目有序开展,专科影响力逐步增强,让百姓不出厦门即可得到国内一流专家的医疗服务。
在科研方面,附属二院积极营造“敢尝试、想尝试、愿尝试”的良好学术氛围,推动科研教学工作发展。2024年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9项,地市厅级项目32项,获国家自然青年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13项。同时加快医院科研平台建设,促进院校科研合作措施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获2023年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发表SCl论文24篇;实现科研成果转化2项;新增病理科、输血科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7个专业备案。
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医院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做好“引、育、留、用”四大环节,奋力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促进医教研全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4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纪明开入选“集美区第二批拔尖人才”;申报厦门市高层次人才B类1人,C类1人,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2人,完成了25名中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对象遴选工作。
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服务质量
在医疗服务方面,医院积极推行无陪护病房模式,并在全市率先将无陪护病房相关费用整体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院门诊部推行“老年患者全程接力助诊陪诊”服务新模式,为来看病但流程不熟悉、或无人陪伴的老年患者、残障人士等提供全程陪护服务,不断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在推动医改方面,作为辖区内医疗机构的龙头医院,附属二院在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将医院的社会责任与公众的健康利益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完成了集美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辖区织网行动计划),成立了包括管理、临床、医技等9个区级质控中心,推动了辖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能力的提升;医院高度注重优质医疗服务深入基层,创新性构建了理事会领导下的紧密型医联体新模式,进一步打通医联体协作单位内部的检验检查、双向转诊等信息壁垒,成立了厦门市首支三级医院主任医师直管的基层签约服务团队,深化“全专协作”签约服务,为辖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全面、连续的“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
山海情深,同心筑梦。2024年,医院与龙岩人民医院、连城县医院建立了互利共建的山海协作战略关系,依托自身优势的医疗资源,设立了3个名医工作室,专家定期组团式“传帮带”,实现了“山”与“海”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高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