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作家走进平潭。
9月10日,“2024年海外华文作家福建采风活动”在福州鼓岭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侨聚福建·华文墨香”为主题,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闽声》杂志社承办,香港文学出版社协办。
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30位海外华文作家,在为期7天的行程中,遍访福州、平潭、宁德等地,触摸福建历史文脉,见证“福建智造”的发展动力。福建一行如归故里,“遇到”的历史文化名人、风景名胜,让他们如见“故人”;山海一路即兴创作,书写下许多动人诗篇,福建已然成为他们忍不住要回望、回来的地方。
山
鼓岭,是此次采风活动的第一站。1936年清明节,应时任福建省主席陈仪的邀请来闽任职的郁达夫与友人一道登上鼓岭,在《闽游滴沥》中他详细记录了鼓岭之行:“岭上的大道广地里,摆上了十几桌的鱼肉海味的菜……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前来拱手相迎,说要我们去参加吃他们的清明酒。”郁达夫赞道:“这又是一幅如何可爱的太平村景哩!”
郁达夫笔下的“太平村景”至今如是。在鼓岭行走,海外华文作家们惊喜地发现,路边常设有小摊,有山中居民自种的亥菜、木槿花等,明码标价,小摊无人看管,顾客自行挑选,扫码交钱即可。淳朴民风可见一斑。
在鼓岭百年邮局旁,作家们又发现了一口水井,井身刻着“外国本地公众水井”,它见证了100多年前当地村民和外国侨民共饮一口井的岁月,是双方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缩影。
2015年,北美作家协会理事、外联部主任顾艳就在北京看了音乐剧《啊,鼓岭》。故事主要讲述了百年前的鼓岭山野是中西交融的国际社区。男主人公加德纳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由于战争他回到美国,此后的60多年里,他一直心心念念要回到儿时故园。1992年,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帮助下,加德纳夫人终于回到鼓岭,完成先生生前的心愿。“当时我心里就有一个梦想,一定要去鼓岭看看。”顾艳说。
鼓岭万国公益社展示馆内,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一段段有关“鼓岭缘”的中外友好故事。来自澳大利亚的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张奥列感叹:“中外交往的历史,不总是列强霸凌的历史,也有民间友善的佳话。当年鼓岭的外国侨民带来了鼓岭的热闹和生机。历史不能忘却,故事继续书写。今天的鼓岭是和平、友谊和爱的人文地标。”
香港作家联会副会长周密密参加过多次国际作家写作营,虽是第一次来鼓岭,却对这里一见钟情。在她眼里,鼓岭有故事有风景,是个能让人笔下生花的好地方。周密密建议,也可在鼓岭开办国际写作营,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来这里采风写作,用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向世界讲述鼓岭故事。
“我住房的前后,都满植苍松翠柏,微风穿林,涛声若歌……”这是知名女作家卢隐笔下的鼓岭,她曾在这里度过50多天的悠长假期。尽管此次采风作家们只在鼓岭度过匆匆半日,却也偷得浮生半日闲。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吕红引用卢隐在《鼓岭回忆》中的话感叹道:“如果我能终老于此,可以算是人间第一幸福人了。”
海
“你把摄影镜头上瞬间的海天和岛/带回家/却把自己的灵魂留下(辛金顺·马来西亚)”“在霞浦/海水是彩色的/阳光调和了海水/晕染成温柔的蓝调(庄雨·澳大利亚)”“用年纪大了的身体/把儿童时光再过一遍!/这第二遍,一定比第一遍美丽(鲁鸣·美国)”……从马尾到平潭,从平潭到霞浦,海外华文作家们在海边留下脚印和诗歌。
被蓝色大海拥抱的福建有着绵长的海岸线,福建人自古便出海闯荡天下,被称为中国的“海上马车夫”、中国的“世界人”。在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来自马来西亚的华文作家辛金顺告诉记者,远在马来西亚的矮黑人和卡达山人,也是属于南岛语系,来到平潭,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南岛语族的迁移与始源,同时也对海外福建人爱拼会赢的个性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平潭的68小镇距离中国台湾岛只有68海里,因此而得名。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弥生做了一首小诗,题为《68海里的地方》:“一个68海里的数字/在地图上没有距离/一片海一朵云一阵风/都诉说着无尽的相思……68海里这个数字/或许有一天会成为零/小镇也美丽成一个过往/或是天空里回旋着的歌。”在平潭跨境电商园,不用跨越海峡就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台湾商品。“这既方便了两岸经贸往来,也促进了两岸一家亲。”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傅成权参观后说道。
位于闽江出海口马尾的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海外华文作家们看到当年船政学生用英文、法文工整书写的笔记,竖起拇指啧啧称赞。
德籍华裔作家刘瑛特意翻拍下了清宣统年间留学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中国海军军官的照片。照片中的中国青年军官器宇轩昂、意气风发,这让她感触颇深。
当年,福建船政开风气之先向欧洲派遣留学生,留学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去很重要,走出去,眼界就宽了。”刘瑛认为,先进的教育所给予的不只是知识,更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了邓世昌、严复、魏瀚等一大批军事、科技、外交等多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更经历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以史为鉴,如今的中国一定不能再自我封闭,要用大海一样的胸怀去拥抱世界。
宁德时代是福建出海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在欧美均有投资、合作。采风现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博士向海外华文作家们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医学系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华文作家鲁鸣表示,修行个人成长,落点发展创新,宁德时代的企业文化对于作家创作也很有启发意义。
城
“我的故乡福建是人间福地,海滨邹鲁。福建与香港都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青山一道同云雨’,同一场风可能就沿着海岸线,从福建一路吹到香港。”《香港文学》总编辑游江在该杂志2023年8月刊出的福建作品专号上这样深情写道。“这次我们协助邀请了很多第一次来福建的海外华文作家,我想带他们来看看我的家乡福建。”游江说。
“此次采风之行完全打破了我对福建人的印象。”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武陵驿告诉记者,在澳洲,他认识不少闽南人、莆田人,勤劳能干是他们的普遍特质。但走进三坊七巷,他发现,福建人不但会打拼,还很会生活。吃吃捞化、泡个酒吧,或是摆上一桌工夫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并且,一片三坊七巷,竟走出了如此多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可见福州自古崇文重教、人杰地灵。
顾艳与福州渊源颇深。2016年,她出版了《译界奇人:林纾传》。顾艳说,自己喜欢福州人林纾由来已久,不仅因为林纾是她祖父在京师大学堂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传奇的一生和独立的人格。这次在三坊七巷,顾艳参访了林纾一生的挚友严复的故居。在福建船政学堂,顾艳一眼认出与林纾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船政学生王寿昌画像。“这些从福建走出的知识分子一生关切国家命运,有抱负、有力量,非常了不起!”顾艳说。
几年前,顾艳曾介绍美国好友、诗人郝莉(Holly)来福州游玩,郝莉给顾艳拍摄了许多福州视频,还从福州给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顾艳母亲带去了一叠在大红纸上用金文、小篆等手写的“福”。顾艳在《跟着郝莉看福州》一文中写道:“郝莉在福州总是能遇上好心人,这都是满满的福缘……我很想约上郝莉,期待一起乘载福之舟的快艇走进榕城,再一次跟着郝莉看福州。”这次,她终于如愿。
站在屏山之巅的镇海楼,可以俯瞰福州城。采风期间,海外华文作家们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座谈会。尽管身处世界各地,但相聚的时刻,大家说的、写的都是同一种语言。
目前,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多万各国的学习和使用者。“文学所打开的是一个宝库,里面有鼓岭的清风、霞浦的诗行,太平山顶的子夜与黎明,还有海外游子的乡愁。”如香港专栏作家赵阳所说,“文学是与世界连结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海外华文作家不仅是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更是连接世界各国人民情感的桥梁。”(记者 陈梦婕 吕甜 蔡颖雯 文/图)
原标题:行走八闽大地 山海纵横诗情——跟着海外华文作家游福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