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天的展会宾客如云
11月18日,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闭幕,在为期四天的展会中,成果丰硕,参会嘉宾、展商质量、参展产品、产业对接、品牌效应、媒体报道6个方面都实现了新提升,为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互联互通,构建海洋命运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展规格和展品稳步提升
据介绍,本次展会嘉宾796人(内宾590人,外宾206人),来自国内政府代表157人、外国政府代表46人、使领馆官员25人、专家学者81人、企业人员327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代表89人)、行业协会111人,海外侨团代表49人。参会重要嘉宾73人(内宾34人,外宾39人),共有9名国内副部级以上领导,6名两院院士、5名外国国家院士参会。参会嘉宾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的47个又有了新提升。
2024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汇聚了包括康士伯、布克哈德、中国船级社、中船集团、宁德时代、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在内的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752家全球优质展商,较上届增加37家,比增5.2%。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家,较上一届增加7家,比增87.5%;中国500强企业17家,较上一届增加12家,比增240%;央企18家,较上一届增加11家,比增157.1%;院校及科研机构76家,较上一届增加15家,比增24.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合计147家,较上一届增加61家,比增70.9%;海外企业(国际品牌)81家,较上一届增加36家,比增80%;福建企业123家,较上一届增加约55家,比增80.9%。
2024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以“绿色智能 新质未来”为主题,总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设中国船舶馆、福建馆、数智科技装备展区、央企与国际品牌展区、绿色动力技术装备展区、船舶先进制造展区等15个室内展区,以及1个户外的游艇展区。油气探测开发装备、船舶替代燃料、新型船舶动力设备、新型船体材料、水下通信、水下机器人、船联网、智慧海洋系统等超7000项产品悉数亮相,为全球专业观众提供了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和极致的产品体验。
成果丰硕、成效明显
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上,全省共对接签约项目178个,较上一年项目增加8个,总投资额超1700亿元;集中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额950亿元。其中,福州市共对接签约项目88个,总投资额超1100亿元;集中签约项目15个,较上一年项目增加1个,总投资额超580亿元。
大会同期,2024第二届海洋装备博览会举办超30场专业论坛会议、对接交易及系列科普体验活动;吸引海内外专业观众近3.5万名,其中专业采购商约7500名,累计参观客流总量超22万人次;展期4天实现交易签约480亿元,意向成交金额200亿元。2024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现代供应链建设(供应商)大会,合作签约177亿元。“科学号”科考船、“中国海监8001”执法船线上预约参与摇号人数超10万人,现场参观体验人数约7600人。
新技术、新成果、新运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船舶集团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模型、布克哈德的LNG双燃料供气系统用BOG压缩机2KM90MG、中国船级社的船舶清洁能源综合评估系统、宁德未来的7.5米聚乙烯甲醇船……超7000件展品集中展示了我国在逐梦深蓝的探索和底气。
在展馆,一艘新型船舶以其“不沉”的独特设计,成为了本届海装展的“明星”展品。泛海海工总经理潘岩告诉记者,“永不沉没”并非空穴来风。这艘船用聚乙烯打造,材料密度小于水。在水中,它会因为密度差异而浮在水面上。可不要认为用聚乙烯制作出来的船舶很“脆弱”,相反,它的韧性是钢的12倍,这使得船只在碰撞时能够像气球一样弹回,大大降低了损坏的可能。公司研发团队通过材料改性技术,使船舶表面材料形成了一层光滑的涂层,配合材料本身惰性特性,可以有效防止贝类等生物的附着,破解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除了耐撞、耐磨等出色的物理性能外,环保是该艘新型船舶的又一大亮点。潘岩说,由于使用了聚乙烯新材料,船舶无需再像传统船舶那样使用油漆进行船体喷涂,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废渣、废水、废气的零排放,杜绝了对环境的污染。
3D打印一艘10米长的实物船艇只需一天时间。宁德未来船艇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次来到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其展示的10米实用船艇3D打印工艺。在这里,新能源、新材料在渔业装备领域的应用实现了“水乳交融”。
全球航运业驶向零碳时代,新的发展机遇也随之而来。
记者注意到,绿色环保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向水面寻找创新业务,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入海”。星云股份船用集中式超级充电系统亮相,引起业界关注。该产品超充终端最高可提供600kW功率输出,能够全方位满足电动渔船、游船、河运货船等船型的快速充电需求。
向海而歌,逐梦深蓝。借着办展办会,福建编织以海为脉的交流纽带,做大做深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踏上向海进军的新征程。(记者 陈楠 文/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