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福建11月17日电 2024年以来,为把握“岛外大发展”机遇,推动更高水平建成“两高两化”示范区,集美区在前三个季度中积极开展产业项目建设与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第四季度重点以产业发展驱动产业投资,以实现更稳定、更持续的投资增长。
在投资领域,为破解投资动力转换难题,集美区围绕市里的“4+4+6”现代产业体系中的4个战略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为全市产业发展探路,同时通过平台型、链主型企业的招商,以产业发展驱动产业投资,实现更稳定、更持续的投资增长。
一、园区规划
为应对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集美区正在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专业园区,加快打造4大优质空间载体,通过产业链招商,激发投资动力。
(一)新能源商用车智慧供应链产业园。位于机械工业集中区,属厦工重工低效用地,占地29.6公顷,总投资约22亿元,计划2025年开工,2027年建成,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与多场景解决方案,包含:核心零部件与整车研发制造,智能网联生态组件及智慧物流等领域。
(二)新型能源与系统产业园。位于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属区级储备用地,占地22公顷,总投资19.8亿元,计划2025年开工,2027年建成,重点发展新型储能关键零部件与系统集成、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与电池银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能源互联网等领域。
(三)华西健康城。位于后浦片区,属后浦整村征收后的开发用地,占地115公顷,总投资75亿元,计划2025年启动建设,2030年建成,重点发展智能技术与大健康相结合的服务、产品与装备。
(四)厦门空天产业园。位于机械工业集中区一期,属海翼园区厦工C地块低效用地,占地14公顷,总投资10.5亿元,计划2025年开工,2027年建成,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包含:商用运载火箭研发制造、航天运输、卫星制造与组网、eVTOL与低空货运等。
二、基金催化
集美拥有全市首个基金聚集区--杏林湾基金聚集区,今年以来基金注册规模净增410亿元,占全市近4成,总规模已达2420亿元。目前集美区正在打造产业基金3.0版本,逐步向四类基金升级。第一类是产业引导基金。定位政府引导、市场决策,通过参股市场化基金,成为市场化资本招商的抓手,总规模100亿元。已与6家国家级引导基金、30余家金融资本、50余家央企国企、100余家产业资本以及鼎晖投资、祥峰投资、博裕投资等优质头部机构合作,投资设立子基金36支,规模超778亿元,在全国各区县排名第三、全省第一。今年新设立参股子基金4支,其中就包括厦门市先进制造业基金(规模80亿元)、祥峰基金二期基金(规模35亿元)。第二、三类是不久前创新设立的高质量发展基金和产业促进基金。高发基金主要是通过投资并长期持有10年以上全国优质企业股权,为集美发展积累高性价比股权资本,总规模10亿元。准备与光源资本合作,争取今年底前完成首个项目的投资。产促基金主要是解决重大产业招商项目和本区优质“拨改投”项目的融资诉求,与阳光融汇资本合作进行基金管理,总规模20亿元,已完成设立和备案工作。目前已投资芯瞳半导体总部项目。最后一类是目前正在积极布局的招商并购基金,作为资本精准总部招商新模式,以培育扎根集美发展的总部型企业为目的。目前集美区正联合海翼集团、火炬产投设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集翼火招商并购基金,规模5亿元,准备投资中科原动力、赛恩领动这两个项目;同时,还与国有资本、火炬产投成立集本火专精特新招商并购基金,规模5亿元。
三、场景牵引
集美区改变传统的招商模式,以城市场景机会为要素,主动策划场景项目、开放场景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从“给政策”“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以场景城市吸引更多企业落地投资。
(一)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打造智能商用车示范基地。集美拥有完备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整车研发制造企业众多,交运应用场景丰富。基于这样的基础,目前集美区正在与清华大学李克强院士团队合作,打造全国第一个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示范基地。目前正在建设的智能网联试点项目可直接带动投资上亿元,同时还将推动货拉拉、安能等整车制造企业,云控智行等平台服务商,昆仑信托等能源服务商在本地投资运营,带来万亿级的市场容量。
(二)面向新能源领域,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场景。与国网厦门公司合作,打造东部新城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场景。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在东部新城片区落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初步统计,可拉动新能源投资10亿元以上(根据片区公建、经营性用地(不含住宅)面积乘以30%-40%建筑密度,计算建筑占地(屋面)面积约15万m2,光伏投资每万平约3000万,合计约5亿元;根据15万m2光伏可发电3000万度电,按3%兴建90万千瓦的储能站,1万千瓦时储能站投资4000万,90万千瓦约4亿元,其他配套投资约1亿元),每年能够提供3000万度“零碳”电力(按1万平可提供200万度电,15万m2可提供3000万度电),减少近2万吨碳排放(按1万m2可减少1400吨碳排放,15万m2可减少约2万吨碳排放)。
四、链主带动
为了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美区积极招引链主型企业,通过链主的牵线搭桥,推动下上游企业及资源集聚,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在产业中居于龙头地位,产业带动力强。
(一)货拉拉创新业务总部项目。货拉拉是全球最大的闭环物流交易平台、互联网独角兽,2021-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8.5亿美元、10.4亿美元、13.3亿美元。目前其平台服务的商用车总数量超800万辆。第一阶段拟落地三大业务,具体是产业基金(规模10亿元)、租车业务、卖车造车业务;第二阶段拟落地的业务是零担物流、顺风车、智能网联试点等方面的合作。计划注册资本金实缴14.7亿元,预计2024年-2029年实现营收192亿元,税收4亿元。
(二)安能换电重卡及海外总部项目。上海安能聚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2021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23年收入99.17亿元。企业作为零担快运头部企业,首创货运合作商平台模式,自有运输卡车及挂车1.02万辆,加盟车超9万辆。计划在集美打造新能源重卡总部和国际业务总部。计划总投资22亿元(其中固投3.2亿元),落地后5年实现营收超100亿元。
(三)芯瞳半导体总部项目。西安芯瞳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研发设计第三代芯片产品,是工信部信创工委会GPU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其研制的GPU芯片是国内唯一一家在国产计算机系统中支持UE4&UE5的GPU芯片企业。芯瞳第二代高性能CQ2040 GPU是国内唯一底层代码纯国产的通用GPU。正在研发的第三代芯片产品对标英伟达RTX3070主流产品性能,未来可应用于大型渲染设计、数字孪生、科学研究、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等领域,为数字孪生元宇宙市场带来创新的全国产方案。今年10月10日总部已正式迁入软件园三期。
集美区牢记产业项目是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理念,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在谈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建设,切实将“规划图”变为“实物量”。各审批服务、要素保障和行业主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开辟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征收保障用地,着力破解建设资金筹措难题,想方设法帮助项目单位落实用地、用林、用海、环境容量、建筑材料、火工油品等相关指标与材料,优先保障项目需求。同时,积极与企业保持良好沟通,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并落实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区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持续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编辑 林嘉宇 图 厦门市集美区项目办)